促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一)推动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范化、智能化发展
《空陆联运货物交接区设施设备配置要求》规定了空陆联运货物交接区的交接站台、安全设施、配套设施等设施配置要求以及货运传输、装卸等换装设备的配置种类和数量要求。适用于航空和公路联运货物交接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
标准的发布实施,将对空陆联运货物交接区的规划建设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有利于完善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功能,进一步提升空陆联运效率和服务水平。
《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建设总体技术要求》给出了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建设的功能要求,同时规定了相关数据要求、设施设备技术要求和系统性能要求,适用于综合客运枢纽智能化系统的规划、设计、新建、改建及工程验收。
标准的发布实施,将提升综合客运枢纽的管理效率和客运枢纽的整体服务水平及应急响应能力。
(二)规范网络货运新业态服务要求
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以下简称网络货运)是数字技术与道路货运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新模式,对推动道路货运数字化转型,促进物流降本增效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网络货运新业态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服务规范》规定了网络平台功能、信息核验登记、服务流程、安全生产、网络信息安全要求等,为网络货运经营者审核登记、运营服务、安全管理等提供标准规范依据。同时,标准构建了网络货运经营者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相关方科学准确判断平台企业服务能力提供依据,促进市场优胜劣汰。
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提升网络货运行业服务品质和安全运营水平,促进道路货运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三)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
在保障农村旅客乘车需求和出行安全的前提下,推广应用客货兼顾、经济适用的农村客运车型,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
《乡村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对乡村客车行李舱设置位置和尺寸、车内物品存放区和行李舱的安全要求等进行了规定,使乡村客车满足客货兼顾的功能。
标准的发布实施,有助于提高乡村客车技术水平,为农村客运车型的设计和生产制造提供技术支持和规范引导,对深入推进农村客运及货运物流、邮政快递融合发展,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严守安全底线,筑牢各环节安全技术要求
(一)保障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
当前,我国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规模持续保持高位,工程施工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安全管理面临严峻挑战。为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运工程建设危大工程、临时用电、桥梁塔柱施工平台及通道等重点环节安全监管,加快发展信息化技术等新质生产力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施工安全相关标准制定工作。
《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规程》对公路水运工程危大和超危大工程范围进行划分,规定了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查规程的一般要求,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查、论证、实施等方面要求。
《公路水运工程临时用电技术规程》规定了临时用电的策划与实施、发电机组、变电设施、配电系统、电气设施的防护、接地与防雷、电动施工机具、办公与生活区用电、生产区照明、特殊环境、临时用电工程验收与拆除等方面要求。
《公路桥梁塔柱施工平台及通道安全技术要求》规定了公路桥梁工程混凝土塔柱施工平台及通道安全的基本要求,以及爬升式施工平台、固定式施工平台和施工通道在设计、制作、安装、使用、拆除等方面要求。
《公路隧道施工门禁系统技术要求》规定了公路隧道施工门禁系统的总体要求、系统构成,以及硬件、软件、验收和管理维护等方面要求。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技术要求》规定了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的基本要求,以及监测内容与方式、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处理与管理、数据分析与预警、系统集成与交互、系统运行维护等方面要求。
上述标准的发布实施,对于规范公路水运危大工程、临时用电、桥梁塔柱施工平台及通道等安全管理,推动信息技术与工程施工安全工作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提升船舶运输安全
近年来,随着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与设备规则》的修订,国际上关于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分类和运输条件评价的标准和程序有了显著的变化。为规范国内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分类和运输条件评价,提升船舶散装运输有毒液体物质的安全,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行业标准《海运散装有毒液体物质分类方法和运输条件评价程序》的修订工作。
《海运散装有毒液体物质分类方法和运输条件评价程序》规定了海运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分类方法及运输条件评价程序,包括一般要求和具体评价程序,适用于海运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分类和运输条件评价。
标准的发布实施为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分类及其运输条件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程序,也为海事管理部门、海洋管理部门、港口码头以及航运企业加强船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的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三)助力船舶航行安全
视觉航标是为船舶航行安全服务的基础助航设施。驾驶人员可通过航标形状、颜色等信息快速判明水域、确定船位、安全航行。相较于无线电导航、卫星导航等船舶导航技术,视觉航标导航具有直观、可靠等优点。视觉航标表面色与视觉航标的助航效能紧密相关。《视觉航标表面色测量方法》规定了视觉航标表面色的测量分类、测量设备和条件、测量点选取及测量步骤和参数计算,适用于沿海和内河视觉航标表面色的测量。
导标作为一种视觉航标,主要用于引导船舶通过狭窄水域,或用于标示航道边界,或用于分划通航水域等,对于保障船舶航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对大型船舶,导标的实际导航效果更是优于灯浮标。《海区导标配布导则》规定了海区导标配布的总体要求和技术要求,包括导标适用范围、配布的通视要求、导标标体及标牌要求、导标灯设置要求等,规定了导标轴线、偏离量、前后导标间距、前后导标位置及标顶高程、前后导标标顶垂直张角、导标侧面灵敏度系数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海港、通海河口港、沿海航道和特定水域的导标配布。
两项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引导、规范我国导助航设施的建设和使用,保障导助航设施效能,提高航海保障服务水平。
船用雷达是重要的船舶设备,起到航行避让、船舶定位、狭水道引航等作用,为适应船用雷达技术发展和行业内不断提升的安全性及智能化需求,有必要对内河船舶导航雷达进行进一步规范。
《内河船舶导航雷达 第1部分:性能要求》规定了内河船舶导航雷达的整机性能、单元性能、操作和控制以及接口要求,《内河船舶导航雷达 第2部分:实船性能试验方法》规定了内河船舶导航雷达实船性能试验的试验条件与试验仪器、试验方法和试验数据处理的要求。
标准的修订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内河船舶导航雷达的技术升级,促进构建绿色安全的内河水上交通运输环境,助力以智能化、绿色化、韧性化为特征的新一代航运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四)强化港口设施安全
《港口安全设施分类与编码》规定了港口安全设施的类目划分、编码规则,并给出了分类编码表,为港口安全设施的设计、施工、审查、维护管理及监督管理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便于港口安全设施的应用单位进行信息化管理,对港口安全设施数字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港口固定式起重机安全要求》《港口台架式起重机安全要求》《散货连续装船机安全要求》《邮轮码头登船桥安全要求》标准规定了其所对应的港口机械设备在金属结构、机构、主要零部件、电气系统、安全防护装置、操作系统、安装、拆卸与试验、使用、检查与维护等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将为港口固定式起重机、港口台架式起重机、散货连续装船机和邮轮码头登船桥的安全设计、制造、安装、拆装与试验、使用、检查与维护提供重要依据和指导,有利于提升港口机械设备的产品质量和安全技术水平,对保护港口企业利益、保证设备作业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来源:交通运输部)